杨箕村最后两留守户开始搬迁 留守户披露谈判细节

发布时间:2013-07-24 00:00:00 Clicks:0

杨箕村最后两栋留守户在废墟上显得如此孤独

 

该村和谈式拆迁历时3年尘埃落定

  南都讯 南方日报记者马喜生 陶达嫔 经历3年的漫长等待,广州杨箕村3000多回迁户村民终于等到旧村改造整体动工开建的日子。昨天,杨箕村最后两户“留守户”开始搬迁。

广州杨箕村,是上个世纪80年代曾与华西村齐名的“亿元村”。“脏乱差”的城中村现象,却使杨箕村一直与广州中心城区格格不入。

  2010年5月,广州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杨箕村启动旧村改造。当地政府希望通过高价临迁费及拆迁补偿的激励机制,加速推进拆迁进程,其临迁费相当于猎德村民临迁费的1.5倍。

  激励政策在整个拆迁过程中并没完全奏效。2010年底拆迁进入僵局:杨箕村改造工地上仍矗立着20多栋未签订拆迁协议的村屋。在此后连续2年多的时间里,一边是“留守户”迟迟不肯搬出,一边是3000多回迁户多次向村委抗议,联名“求回迁”。这种僵持,一直持续到昨天。

  杨箕村改造动迁历时之久,是广州“城中村”改造中最典型的案例。2011年杨箕村经济联社将涉及28幢房子的17户“留守户”告上法庭。但村经联社胜诉,仍说服不了“留守户”搬离。

  尽可能不采取强制拆迁,是希望不放弃最后和解的努力。2011年9月6日,在越秀区法院的调解下,杨箕村“城中村”改造首宗司法强迁最终实现“和为贵”。到昨天,最后的“留守户”同意签订拆迁协议。杨箕村历时3年实现非冲突式“城中村”改造拆迁,是对如何破解“城中村”难题的一次积极探索。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认为,在杨箕村旧村改造过程中,愿花两三年时间去讨论真正合适的方案,避免流血冲突,这才是真正的城市化,真正让人城市化,而不只是让土地城市化。不过沈岿认为,如果能在动迁之前找到更合适的方案,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漫长的“斡旋”。

 钉子户之一、家在杨箕村同古巷12号的李健明在去年年底接受了央视《看见》的柴静的采访,在节目中阐述自己对杨箕村改造模式的看法,以及自己为何不同意搬迁的原因。在节目播出后,他被人围殴,至今仍未有一方对他的被打承担责任(详见南都2013年2月1日报道)。另外一钉子户、杨箕村和睦里7号的李启忠则为了保卫房子,三年以来都未曾离开家中一步。

 

就在一个多月前,李启忠家里还突现火光、冒出十几米高的黑烟(详见南都2013年6月25日报道),李启忠妻子称遭开发商扔燃烧物,而杨箕村所在地、越秀区梅花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则回应是留守户投掷燃烧物不慎引燃自己房屋。日复一日,改造方与留守户的博弈日益尖锐,谈判一直在进行。经历3年的漫长谈判、上诉法院,甚至被打、暴力抗拆,两位“留守户”都历经心酸。昨天傍晚,在南方报业大厦大堂里,“钉子户”李健明在签署了拆迁协议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披露了谈判的细节,也讲述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李健明称,自今年5月下旬,越秀区两名官员亲自到废墟找他谈话20多次,最终他也从当下实际出发,与家人多次商议,终于决定签署拆迁协议。他激动地称,“他们有一句话最触动我,他们承认我是在合法范围内维权的。”

  对话

  “最近两个月越秀区公安局领导20多次到我家”

  “他们有诚意谈,我也有诚意跟他们谈”

  南都:签署拆迁协议前就你一个人留守吗?你的家人安好吗?

  李健明:4月8日,我们家就断水断电了。无奈之下,我让老婆和儿子搬出去了,就剩下我和弟弟留守。4月底,我的妹妹也被打了,背部受伤严重住进了空军医院。我很气愤,也很彷徨。后来,6月24日前后,李启忠家发生了暴力事件,他就搬到我家住。

  南都:拆迁办的人有跟你谈判吗?

  李健明:没有,他们知道无法说服我。拆迁办有跟村里其他人谈,但是没有跟我谈。直到今年5月底,越秀区一个常务副区长约我谈,随后,越秀区区长的一名下属以及越秀区公安局一名领导,在5月底到7月中旬期间,到我家门口跟我谈了20多次。

  南都:在柴静《看见》节目中,你阐述过对杨箕村改造的法理分析,你逻辑性很强。他们都怎么跟你谈?

  李健明:是的,他们承认把我在《看见》的话看了十几遍,我们就是探讨、闲聊。他们理解我的难处,也尊重我的维权。他们有一句话最触动我,他们承认我是在合法范围内维权,他们也有分析为什么法院要判我输。反正他们有诚意谈,我也有诚意跟他们谈。

  南都:至今,你对杨箕改造的观点改变了吗?

  李健明:没有。这三年,我在家里阅读了大量的法律书籍,如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宪法,而且我请的是国内处理拆迁纠纷最好的律师———王才亮律师作为我们的代表律师去打官司。我依然认为,杨箕改造在法理上是违法的。

  “仍认为杨箕改造违法,签约是从实际出发”

  南都:你仍认为改造是违法的,为什么还是签约了?

  李健明:我从实际出发,现在局面都这样了。已经不是考究这个改造到底违不违法的时候。而且,我的家人还有李启忠一家,我都要考虑。我们两家人坐下来谈,我把现在形势跟他们分析,听从家人意见,作出的选择。

  南都:方便透露最后达成的条件吗?是货币补偿?

  李健明:过去了就让它过去,你们都不要追问是货币还是回迁,货币补多少,这些都不要问了。

  “月底前会搬走,对补偿是被满意”

  南都:你对补偿满意吗?

  李健明:我是“被满意”的,是迫于形势的。

  南都:村中宗族对你有看法吗?你对城中村改造有什么看法?

  李健明:村里的人我管不着,他们也管不了我。至于杨箕的改造,我很佩服北京大学沈岿教授在《看见》说的,改革不会四平八稳,杨箕的改造就是一个很值得反思的事情。现在,杨箕、冼村的改造已经促使了三旧办等政府部门改变了对城中村改造的时间表。三旧办知错能改,这样很好啊。

  南都: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什么时候搬走?

  李健明:月底前就会搬走,现在村委安排了房子先住着,我得安顿家人。虽然你听我说都是靠桶装水度日,还有谈判的紧张,但我还是调整得很快,会重新投入工作,开始新生活。

  杨箕改造历程

  越接近终点代价越大

  仅两个月,杨箕村就完成了98%的拆迁签约量,可剩下最后的2%,却用了三年时间。

  快速推进阶段

  2010年4月18日 杨箕公布城中村改造方案:不设货币补偿,回迁标准按照证载面积拆一补一计算,并给予一次性支付两年的临迁费,提前签约还有额外的万元奖励。由于规定早签约早选房,签约现场连续多日排长龙,大部分村民争相恐后地签约。

  2010年7月1日 仅两个月,杨箕村超98%的村民完成签约,创造了城中村改造的签约速度纪录。城中村正式开拆,并于两个月内拆平1400多栋房屋。

  对簿公堂阶段

  2011年3月份 杨箕城中村改造启动10个月,仍有18户共23栋房屋未签约,杨箕钉子户被告上法庭。

  2011年7月份 临迁期间已有百位老人在失望中离世,已签约村民向政府施压,要求采取强而有力措施推进城中村改造。

  2011年9月 越秀区法院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收回国有土地上钉子户姚润珍的房屋,由此拉开了强制搬迁的序幕。

  李洁娥的家被拆

  2012年5月9日 被征收户李洁娥从5楼跳下身亡,50天前,她所居住的杨箕永巩二横8号的家,按照越秀区法院的判决被依法实施强制拆除,其时她并不在家。

  胶着阶段

  2012年6月 杨箕钉子户跳楼事件引发全国关注,尽管法院二审已判决钉子户败诉,但有关部门未再对钉子户采取强制措施。

  2012年11月 不满改造进度严重滞后,有已签约村民在钉子户房屋外挖起“护城河”,自发组织对钉子户施加压力。当地街道呼吁双方保持冷静,表示会保证钉子户人身安全。

  2013年2月 央视《看见》栏目专访杨箕最后钉子户,并以《99%对1%的拆迁》为题,探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在城中村改造中遭遇的尴尬。

028工作室零二八提供技术支持